旧指由水路往京城运粮或运送军粮。
英water transport of grain to the capital (in feudal times);
旧指从水路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军需。
引汉•桓宽 《盐铁论·刺复》:“涇 淮 造渠,以通漕运。”
晋•王羲之 《与尚书仆射谢安书》:“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
宋•陆游 《知兴化军赵公墓志铭》:“抵公去,所发漕运四十万緡,不费一钱。”
宋•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漕运》:“秦 伐 匈奴,令天下飞芻輓粟,此漕运之始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五八四年, 隋文帝 令 宇文恺 率水工开凿 广通渠,引 渭水 自 大兴城,东至 潼关,长三百余里,漕运便利。”
旧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称为「漕运」。唐宋以来,设有专官掌理。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