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朗读

译文

黄叶和青苔铺满了回去的路,原来我们相约幽会的地方如今在哪里?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高高的树木萧萧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回去的路,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注释

屧粉衣香:这里代指所怀念之情人及与之幽会的地方。屧(xie),本意为鞋子的木底,此处与“衣”字皆以衣物代指情人。

“秋月句”:清朱彝尊《转应曲》诗句:“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木叶:树叶。

“残月”句: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

参考资料:

1、汪政,陈如江编著.纳兰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3:第18页

2、纳兰性德著.饮水词笺校 :中华书局,2005年:第17页

3、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2014:第11页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创作背景

  该作品于纳兰性德随扈出巡南北,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期间。具体时间在1682年秋(康熙二十一年),作者在外忙于国家大事,无法和自己心爱的人团聚,恰巧又处于秋季到来的时节,看着眼前的秋风吹落一朵朵的黄叶,心中愁苦,思念佳人之情顿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愁”,抒发对佳人的思念,写出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聂小晴,泉凌波,闫晗编著.纳兰容若词传 仓央嘉措诗传: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98页

  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之情,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想到曾经与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这条充满回忆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却只有无尽的怀念,胸中充满惆怅。暮雨潇潇,秋风乍起,“秋风秋雨愁煞人”,吹得去这般情思,这首词写得细致清新,委婉自然。委婉自然外,还有另一特点,纳兰的词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现的情感也是“愁”,这首词的写法,是要写愁而不直接写愁,而通过其他意象的状态来体现这种情感。

  这首词化用了前人的许多意象以及名句,使这首词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觉。如“木叶”这一经典意象最早出于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意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凉,十分适合抒发悲秋的情绪。“晓风残月何处”则显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半西风吹去”又和辛弃疾的《满江红》中“被西风吹去,了无痕迹”同。

  这首词和纳兰的其他词比起来,风格相同,仍然是婉约细致。这首词几乎每句都有不同版本,如“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晓风残月何处”一作“展粉衣香何处”,“消息半浮沉”又作“消息竟沉沉”。且不谈哪一句是纳兰的原句,这考据,现下还难以确定出结果来,但这恰好给读者增加艺术对比的空间。比较各个版本,就“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两句来看,“黄叶”和“木叶”二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都是常见的,然就两句整体来看“木叶纷纷”与“黄叶青苔”,在感知秋的氛围上看,显然前者更为强烈一些,后者增加了一个意象“青苔”,反而导致悲秋情氛的减弱。“晓风残月何处”与“展粉衣香何处”则可谓各有千秋,前者化用了柳永的词句,在营造意境上比后者更有亲和力,词中也有悲哀的情感迹象;“展粉衣香何处”则可以在对比下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也能增强词的情感程度。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朗读
()
  • 柳枝词二首(其一)
  • 西苑杂咏和荪友(其四)
  • 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
  • 拟古(其六)
  • 西苑杂咏和荪友(其二)
  •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相关作品

冰霜同是岁寒心,回首江南间阔深。尚有风流何逊在,水边篱落待重寻。

()

五马翩翩渡五溪,玉融更在桂林西。连山晴黛分岩洞,列戍昏烟叠鼓鼙。

陇上梅花无雁过,庭前榕叶有莺啼。使君自是金闺彦,暂为分忧及远黎。

()

从子吾家彦,气骨负高奇。少小同铅椠,古道相与期。

及予返休沐,竹林日追随。两雏赖教植,余亦借箴规。

()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

自言衰病根,死在酒杯里。

()
寇梦碧

或为挺拔或支离,笔妙能参造化奇。不用补天叹芹圃,愿供拾级作人梯。

()

白云山,在何处,太和峰下、紫翠堆边是。山中道人玉作斧,惯向云根斫琪树。

束之三万束,凡火不能熂。却使火龙水虎相煅炼,黄婆鼎中七七始成齐。

()